網上完整報導:https://bit.ly/2Yx1f08
作者
最紅傳媒策略
本港畫家黃學豐(Bernard)、「國際極光協會(總部)」主席星雨接受新城知訊台《原來生活好快樂》「快樂紅人」環節訪問
西方有一個古老傳說,能親眼看見極光便會得到一生的幸福。由最紅傳媒策略安排,「國際極光協會(總部)」主席星雨及極光畫家黃學豐出席新城知訊台《原來生活好快樂》的快樂紅人環節訪問,大談欣賞極光及在極地下繪畫極光的趣事,讓兩位專家把幸福帶給每位港人!
安排自然醫學博士吳純甄(Dr.Yan)接受《香港商報》訪問
安排人力資源顧問公司Advance Resources董事廖偉強接受《香港經濟日報》訪問
詳細報導:http://www.etnet.com.hk/www/tc/lifestyle/officetips/executive/60602
安排Moni HK Jewellery創辦人葉茵茵(Iris)接受新城財經台《財星學堂》訪問
安排Moni HK Jewellery創辦人葉茵茵(Iris)接受《經濟一週》訪問
80後女生2,000元本金創業 賣首飾月賺100萬元 | MONI HK Jewellery | 創業淘金
【首飾・創業淘金】80後女生葉茵茵(Iris)以2,000元成本創辦MONI HK Jewellery,出口戒指、手鍊、耳環及吊咀等飾物,由團購起家到開設實體店賣飾物,公司現時月賺100萬元。
撰文:Vincy|圖片:Dicky
靠團購熱潮 月賺近20萬
Iris笑言大學畢業後,只是當了9月的上班族就被公司解僱,所以便決定要闖一番事業。
她和其他女孩子一樣,從少就喜愛穿戴手鍊和戒指等飾物,所以她選擇以售賣飾物創業。
她約在七年前以2,000元成本創辦MONI HK Jewellery,公司主要出口戒指、手鍊、耳環及吊咀等飾物,當時靠團購熱潮月賺近20萬。
日寄100個電郵 尋求合作機會
她會親身前往內地的首飾工廠,尋找平價的首飾貨源,再加把貨品的照片上載到不同的購物平台寄賣。
她指創業初期每日寄出100多個電郵到世界各地的購物網站尋求合作,最後得到與新加坡最大型的團購網站的合作機會。
她說:「團購可按照認購的人數去訂貨,沒有滯銷的風險,而且當認購量夠多,取貨可取得更大折扣,變相利潤更高。」
與新加坡的團購網站合作,為她帶來10多萬的收入,這結果令她更有動力開拓其他國家的團購市場,曾與英國、印尼及菲律賓的團購網站合作,希望「生意愈做愈大」。
走過經營低潮 重新出發
她指團購熱潮只維持了約年半的時間,2014年團購熱潮減退,連新加坡的生意都不斷下挫。
由一開始在團購平台日售5,000件貨品到每日只售出約20件飾物。Iris曾自行開設品牌網站向新加坡消費者推廣,但仍因價錢、成本及入貨量問題而失敗。
她坦言當時失去了團購平台的客源,令生意一落千丈,她找不到前進的方向。她認為投資自己是最好的投資,所以決定把創業頭幾年所賺的金錢重新學習市場推廣策略。
2015年,她不甘重投打工仔生活,決定要把業務轉型,由出口轉戰香港市場。她開設實體店賣飾物,2016年時因訂單太多而需要一年內三次搬遷辦公室。
全行最快推新款
Iris為了把最新的元素加入公司的珠寶設計,會親身到世界各地的珠寶和首飾展展覽。
她也投入很多精力爭取與不同國家的珠寶品牌合作,如與THANN聯名推出的Hera香薰項鍊和取得日本Crossfor的Dancing Stone專利。
她指公司平均每兩星期推出一次新款式,「可算是全行最快」。這種「追貼時款」的營運模式令生意額持續增長,現時月賺約一百萬元。
五年免費保養吸客
Iris示自己是一個較粗心大意的女孩,經常弄壞穿戴中的手鏈,但珠寶的維修費用往往很貴,令「飾物帶唔長」。
所以她一直都想加強公司的保養服務,MONI HK Jewellery把行內慣常的保養期由一年增加至五年,「五年保養」作招徠吸引客人。
五年保養期後,客人只需支付每次200元的維修費用。
轉型要快 否則會被淘汰
Iris察覺到做生意最重要是宣傳,所以她開始在Facebook舉辦直播活動介紹公司產品,拉近與顧客的距離。
她認為年青人創業,要掌握市場的變化,轉型要夠快否則很容易被淘汰。
完整報導:https://www.edigest.hk/104855/
邀請東網on.cc報導「國際極光藝術展2019」
極光展關注暖化 港畫家零下25°C赤手繪畫險凍僵
西方有一個古老傳說,指能看見極光的人便能得到一輩子幸福,自此極光令很多旅客神往,惟在全球暖化及污染問題嚴重下,極光或會有消失的一天。為喚起市民對全球暖化及污染問題的關注,國際極光協會(總部)主席星雨及極光畫家黃學豐於本年3月勇闖北極圈,在零下25度下拍攝及繪畫極光,並於今天(1日)在尖沙咀文化中心大堂舉行「國際極光藝術展2019」。n
其中星雨拍攝的作品「和平極光」在挪威北角拍攝,圖片下方是地球兒童大圓石紀念碑。紀念碑於1988年由來自七大洲的7名兒童共同完成,象徵希望、和平與友誼等,而7個紀念碑旁有一座「母親與兒童」紀念雕塑。n
星雨希望透過此藝術品宣揚和平、反戰想和保護兒童等信息,當中紫紅色的極光像心心、鯨魚、白鴿或飛機。特別的是,當時星雨看不到該紫紅色極光。星雨表示,極光不能單靠肉眼捕捉,要靠經驗及鏡頭。黃學豐則稱,可透過長時間觀察極光,捕捉最美時刻並以藝術形式呈現,又指在寒冷下需要戴手套,難以捉緊畫筆,故最終除下手套繪畫,惟因太投入,感到手部麻痹才想起要用暖包,幾乎凍僵。
完整報導: https://hk.on.cc/hk/bkn/cnt/news/20190601/bkn-20190601135550856-0601_00822_001.html
安排Guidestar創辦人姚永松(Tony)接受《香港經濟日報》訪問
資深導遊引進導遊耳機 首年僅賣2套 至今衝出香港 點翻身?
創業要有銳利的市場目光外,懂得靈活變通亦非常重要。姚永松(Tony)擁有20多年導遊經驗,在外地帶團時,眼見外國旅行團均會配備導遊耳機,能方便導遊及客人,便一心將導遊耳機引進香港,成為全港獨家。但創業首年他只能售出2套導遊耳機,其後他是如何扭轉乾坤,帶領公司衝出香港?
入行前未曾旅遊 外地帶團時見商機
不少人想要成為導遊,都是源於熱愛旅遊。但Tony在入行前未曾離港,最初他只是在旅行社擔任銷售員,負責替客人買機票及報旅行團。後來因旅行社人手不足,他便轉職成領隊兼導遊,開始帶領客人遊歷世界。
導遊透過工作見識世界,Tony更從中找到商機。他發現外國很多旅行團及博物館,均會採用導遊耳機,取代「大聲公」或喇叭等工具,導遊就能透過耳機的接收器向團友講解。團友帶上導遊耳機後,更可不再受限於與導遊的幾步距離之內,能更自由地拍及遊覽,方便之餘,更不會滋擾到其他遊客或當地居民。「很諷刺地,這些耳機有近8成都是中國生產,但香港及內地的旅行社均沒使用。」看到眼前這片藍海,他隨即把握機遇,先行向廠商購入耳機,在帶團時與團友試用。
首年僅賣2套 由賣變租開拓市場
Tony曾多次創立旅遊相關的小生意,卻因經驗不足以失敗告終。為免重蹈覆轍,他未有即時投入大量資源在導遊耳機的生意上,在試用效果理想後,才成立導星系統(香港),開始向旅行社推銷。但他在創業首年仍然觸礁,公司出產了第一批的導遊耳機後,首年僅得2間旅行社購入各1套,令他大受打擊。
作為資深導遊,經驗令Tony深信旅行社對導遊耳機有需求,故未有放棄,更向旅行社查問使用成效。「本來旅遊業就不是賺大錢的,旅行社認為,購入耳機後需找專人整理,覺得很麻煩,便無購入另一批。」
了解到原因後,Tony隨即改變策略,對症下藥,將銷售改為提供租借服務,由公司負責導遊耳機的充電、保養及維修,更會親自運送至機場,供旅行團使用。
每事親力親為 源於導遊經驗
為確保耳機的質素,Tony會趁自己帶團時試用,但人有失手馬有失蹄。有次耳機租借給一間旅行社,供豪華歐洲團使用時,卻突然失靈,Tony得悉後,便隨即帶同運作正常的耳機,親自飛往當地為旅行團替換裝置。除了是力保公司聲譽外,也是源於他希望將最好的旅遊體驗帶給旅客:「導遊可能會去同一個地方很多次,但客人可能一生人只得一次機會,如沒有將當地好好介紹給客人,我認為是失策。」
憑着在旅遊業內豐富的經驗,Tony的導遊耳機租借服務逐步得到各大旅行社的垂青,由長綫的歐洲團、短綫的東亞團及遊學團均有採用。客源更由旅行社進一步拓展,商業機構、拍賣行、銀行及政府部門等,凡是參觀或講解類型的活動,都會租用他的導遊耳機。耳機更發展到具備即場翻譯系統,使用者可透過不同的頻道收聽不同的語言,適合大型國際會議使用。
現時Tony更計劃拓展內地市場,衝出香港在深圳成立辦公室,為香港及內地的旅行團提供服務。
撰文 : 李瑩 hket記者
欄名 : 創業idea
本港畫家黃學豐(Bernard)接受無線電視節目《文化廣場》訪問
安排Guidestar創辦人姚永松(Tony)接受《資本企業家》訪問
Guidestar 姚永松 引導遊耳機服務 拓藍海市場
旅行社導遊出身的姚永松(Tony)多年前在外地帶團時,無意間看到有行家,使用一款無線導遊耳機,方便在戶外與團友聯絡及進行導賞講解等。姚永松早年前決定結束打工仔的生涯,毅然發現本港並無這款的耳機售賣及服務,恍然一悟下決意引入該耳機,成立Guide star System(導星系統(香港)),主攻旅行社、公司及學校等機構客戶,推出一條龍租借服務,成功開拓藍海市場。
Text / Santos Photo / 鄺銘漢
我本身是一名資深歐洲導遊,多年前帶領歐洲團時,見很多日本、韓國及台灣客人的旅行社均提供了一個無線導遊耳機給他們。即使客人們分散周圍,有此裝置後,各團友也能清楚聽到導遊的講解。
這大大方便了客人,又可令導遊的工作變得更有效率,一套耳機令導遊工作更有效率,不用等全團客人到齊才開始講解工作。不用重覆講解之餘,可以很方便透過系統集齊友,又不用大大聲講解,無論在博物館、旅遊景點、商場外,有了此系統更能發揮導遊工作,當年我便對這個導遊耳機留下深刻印象。
及後我發現,環顧各地客人都能享用此設備,唯獨是香港客人卻沒有。我深想:外國這麼流行(無線導遊耳機),為何香港不能呢?後來得悉,一些香港前輩導遊也曾嘗試添置此一設備,
但由於成本高昂及技術問題,整套設備要每天回到公司充電,另外亦有接收及保養等,令此一設備逐漸被淘汰。
及後我在好奇心驅使下,加上看到同行有這個需求,便開始四處搜集及進行市場研究,經過了數年的時間,綜合所有資料後,我幾經辛苦地終於覓到一間合適的小型廠家,生產我心目中的
理想產品。其後我與廠家在共同研究下,終於研製了一個品質不俗、體積細小的導遊系統裝置。經多番試用之後,我確認它絕對適合推出市場,便膽粗粗地創業了。
小試牛刀遇挫 改推一條龍服務
有新的、好的產品,如何找尋市場呢?我百無頭緒,便找回舊公司旅行社打主意。有幸地,有兩間旅遊社願意使用。我研發「改良版」的無線導遊耳機推出市場後,旅遊公司對購置此系統反應一般,因為他們要額外增購此一設備,需要額外調撥資源及額外人手打理保養,對於旅行社,是不切實際。在2015 年,經過深思熟慮後,我正式把業務轉型至全球導遊耳機租借系統,為旅遊公司客戶提供耳機租借服務,此服務推出後深受各旅遊公司受落,為們提供一條龍式的服務,租借(日租、月租模式)、維修保養、清潔等,免卻了他們在管理上的煩惱。
今天我們的全球導遊耳機系統,不單在香港每月為超過3,000 位遊客服務,我們的客戶,除香港各大旅遊公司外,還推廣至中國,歐洲等旅遊市場,未來公司將會繼續拓展,其他亞洲如南韓、越南及泰國等,及歐洲地區的海外租機市埸,可見生意也漸漸上了軌道。
除了旅遊業外,我想到服務可以延伸至各個行業,如公司大型會議、員工培訓,又如學校遊學團、地產公司租售樓盤、大型拍賣會等;更吸引的是,有了此系統裝作開會用途,學校或公司便無須額外裝置部份PA 會議系統,可省回長期支付PA系統保養費。這些領域我都會積極去發掘。另一方面,我正與資訊科技公司共同研製導遊手電應用程式(Apps),配合用家的實際需要。